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BAFFR
2025-07-09
来源:
浏览量:

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(BAFFR),又称TNFRSF13C、CD268,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(TNFR)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成熟B细胞、活化B细胞及浆细胞表面,是调控B细胞发育、存活和分化的核心受体13。其配体BAFF(B细胞激活因子)通过结合BAFFR传递生存信号,维持B细胞稳态。BAFFR功能异常可导致免疫缺陷、自身免疫病或B细胞恶性肿瘤。

BAFFR的表达分布

BAFFR在脾脏和淋巴结中高表达,且在静止的B细胞中高表达。在活化的B细胞、静止的CD4+ T细胞、胸腺以及外周血白细胞中检测到的表达水平较低。

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BAFFR

(数据来源 uniprot)

BAFFR的功能

维持B细胞存活:通过激活NF-κB非经典通路(依赖TRAF2/3-NIK信号轴),上调抗凋亡蛋白(如BCL-2、MCL-1),促进成熟B细胞长期存活;

介导B细胞分化:协同BCR信号驱动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,支持抗体生成;

调控免疫耐受:缺失时导致过渡期B细胞凋亡,打破自身免疫耐受(如SLE中致病性B细胞扩增);

参与病理过程:过度激活可引发自身免疫病(类风湿关节炎、狼疮)及B细胞淋巴瘤(如DLBCL)。临床靶向药物(如抗BAFFR单抗Ianalumab)通过阻断该通路治疗相关疾病。

BAFFR的结构

BAFFR是由TNFRSF13C基因编码的18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,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(TNFRSF)成员。该受体是一种跨膜蛋白,由几个功能性的细胞外和细胞内域组成。胞外区含独特缩短型CRD结构域(仅4个保守半胱氨酸),通过二硫键形成紧凑结合界面,特异性结合BAFF三聚体,不结合APRIL;跨膜区依赖配体诱导二聚化传递信号;胞内区极短(68aa),含关键PVIET基序招募TRAF2/3(无死亡结构域),专一激活NF-κB非经典通路。

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BAFFR

(数据来源 AlphaFold)

BAFFR的信号通路和调控

NF-κB通路(非经典途径):BAFF结合BAFFR后,招募TRAF3并激活激酶NIK,进而磷酸化IKKα。活化的IKKα促使RelB-p100复合物中的p100降解为p52,RelB-p52异二聚体入核,调控抗凋亡基因(如BCL-2)表达。功能:促进B细胞存活,抑制凋亡。

PI3K/AKT/mTOR通路:BAFFR通过TRAF2/6招募PI3K,催化PIP2转化为PIP3,激活AKT。下游mTOR磷酸化后调控代谢重编程,增强线粒体功能并抑制凋亡蛋白(如BAD、FOXO)1810。功能:支持B细胞增殖与能量代谢,在类风湿关节炎(RA)模型中直接驱动B淋巴细胞异常扩增。

MAPK通路:BAFFR通过TRAF介导激活ERK1/2、JNK和p38 MAPK:ERK1/2:促进细胞周期进程(如Cyclin D1表达);JNK/p38:调控炎症反应和细胞迁移。功能:参与B细胞分化、炎症因子释放(如IL-6、IL-1β)及组织浸润。通路交互:三条通路协同作用,形成“增殖-抗凋亡-炎症”网络,尤其在自身免疫病(如SLE、RA)和B细胞淋巴瘤中异常活化。

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BAFFR

(数据来源 Cristian R Smulski 1, Hermann Eibel. Front Immunol. 2018)

BAFFR与疾病

自身免疫病BAFFR过度活化导致自身反应性B细胞扩增及自身抗体产生,最终导致如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、类风湿关节炎(RA)和干燥综合征(SS)等疾病的产生;

免疫缺陷病:基因突变(如P21R)引发B细胞发育阻滞,见于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(CVID)和选择性IgA缺陷;

B细胞恶性肿瘤:持续激活NF-κB/PI3K通路促进肿瘤存活,典型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(DLBCL)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。

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BAFFR

(数据来源 Samy E, Wax S, Huard, et al. Int Rev Immunol. 2017 )

BAFFR的靶向治疗

Ianalumab(NOV-5/ VAY-736),由诺华制药(Novartis)研发的一款靶向BAFFR的全人源化单抗。作为BAFFR的阻断抗体,与B细胞表面的BAFF-R特异性结合,阻断内源性BAFF(B细胞活化因子)与受体的相互作用,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,系统性红斑狼疮,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,温热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。于2018年2月15日,在美国首次开始三期临床,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。

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BAFFR

(数据来源 Bowman SJ, et al. Lancet. 2022)

泰它西普,是由荣昌生物制药(烟台)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-抗体融合蛋白,靶向APRIL和BAFF。BAFF和APRIL是B细胞成熟、分化的核心调控因子,过度表达会导致异常B细胞活化和自身抗体产生。泰它西普可高效结合两者,阻断其与受体(TACI/BCMA/BAFF-R)的结合,从而抑制B细胞增殖、浆细胞分化及致病性自身抗体(如Gd-IgA1)生成,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,类风湿性关节炎,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。于2021年3月9日,在中国首次获批上市,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等疾病。

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BAFFR

(数据来源 荣昌制药官网)

Anti-BAFFR CAR-T是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研发的一种靶向BAFFR的CAR-T疗法(专利号:CN119241730A),其设计思路为将抗BAFFR的纳米抗体和第二代信号域(CD3ζ/4-1BB)耦合,其作用机制为分泌IL-10的BAFFR CAR-T,增强抗肿瘤活性并减少T细胞耗竭,诱导T细胞特异性杀伤B细胞,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,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,等适应症。于2024年10月1日首次进行2期临床试验。

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BAFFR

(数据来源 国家知识产权局)

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BAFFR

(数据来源 智慧芽官网)

我们收集整理一批BAFFR相关抗体序列信息。文档可关注公众号,号内回复“ BAFFR ”下载。

B细胞激活因子受体BAFF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