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dosialin是一种内皮唾液酸,也称为肿瘤内皮标志物1(TEM1)或CD248,是一种具有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的单跨膜糖蛋白。Endosialin在大多数肿瘤中的癌相关成纤维细胞(CAFs)和周细胞中表达。Endosialin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肿瘤进展,例如促进肿瘤细胞增殖、粘附和迁移,刺激肿瘤血管生成,并诱导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。因此,它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理想靶点。
CD248的表达分布
CD248主要表达在成纤维细胞,子宫内膜间质细胞,间质细胞,平滑肌细胞,间皮细胞中。在上皮细胞来源的癌症中,内皮素主要在基质细胞中表达,特别是在成纤维细胞和周细胞中,而在间充质细胞来源的肉瘤中,内皮素也在肿瘤细胞中表达。由于其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具有特异性高表达,内皮素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有效治疗靶点。

(数据来源 uniprot)
CD248的结构
CD248是一种属于C型凝集素域(CTLD)组14家族的I型跨膜糖蛋白,内体素由一个信号引导肽、五个球形胞外结构域(包括一个C型凝集素结构域、一个与Sushi/ccp/scr模式相似的结构域以及三个EGF重复序列)、一个类似黏蛋白的区域、一个跨膜片段和一个短的内质网尾部组成。

(数据来源 uniprot)
CD248在促进肿瘤进展中的作用
内皮素在癌细胞基质(CAFs)和周细胞中表达,这些是TME的重要组成成分,有助于形成免疫抑制的TME,从而促进肿瘤进展。
CD48促进肿瘤增殖粘附迁移
在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中,内体素可能通过细胞-细胞或细胞-基质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、粘附和迁移。CAFs表达的内皮素与肿瘤细胞表达的Mac-2BP/90K结合,促进肿瘤细胞的粘附和迁移。
在间充质细胞来源的肉瘤中,肿瘤细胞表达的内皮素可以与ECM蛋白如FN、Col I和Col IV结合,增强细胞的粘附和迁移,或促进ITGB1与ECM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,激活FAK-paxillin途径,并促进焦点粘附的形成和转移。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。

CD248促进肿瘤血管生成
CD248还参与肿瘤血管的生成,内体素被认为是不同癌症类型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有效靶点。周细胞表达endosialin,内皮细胞表达CLEC14A, CLEC14A在内皮-周细胞界面与MMRN2结合,促进肿瘤血管生成。Endosialin可通过激活ERK1/2/c-Fos通路促进周细胞增殖。内皮素可激活周细胞Wnt/β-catenin信号通路,上调OPN和SERPINE1两种促血管生成因子,促进肿瘤血管生成。

CD248诱导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
CD248可诱导免疫抑制性TME,其机制可能与调节CD8+T细胞的浸润和耗竭或M2型巨噬细胞的募集和极化有关。

(数据来源 Lu S, et al. Theranostics. 2024)
CD248的靶向治疗
由于CD248的促肿瘤功能,它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靶点,适用于内皮素阳性肉瘤以及多种具有内皮素阳性基质或血管的肿瘤。已经开发出多种特异性靶向CD248抗体,并设计了不同的针对内皮素的策略。
MORAb-004(Ontuxizumab)是小鼠抗人内皮素抗体Fb5的人源化版本,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试验的癌症治疗抗体。由于它单独应用时无法产生有效的抗肿瘤效果;因此,研究人员尝试追求其他针对内体素的靶向治疗策略,如放射免疫疗法、ADC(抗体偶联药物)、CAR-T(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)、BiTEs(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)、免疫毒素、免疫脂质体、纳米颗粒甚至DNA疫苗。

hMP-E-8.3是这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,它在体外显示出强大、特异且依赖于靶点的杀伤活性,并在基于细胞系的人类骨肉瘤模型中实现了持久的肿瘤生长抑制。内皮素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骨肉瘤治疗靶点,并且针对内皮素的ADC有潜力被开发成为这些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药物。
Fierle等利用两种内皮素scFvs(1C1m和7G22)构建了两种类型的CAR-T细胞和可溶性双特异性三价衔接器,称为TriloBiTEs(tBs)。他们证明两种类型的CAR-T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内皮素阳性的靶细胞并被激活;tBs可以将T细胞定向导向内皮素阳性的靶细胞,全身递送1C1m-tB可以有效地阻止异种移植模型中尤文肉瘤肿瘤的建立。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内皮素可作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治疗的一个有希望的靶点。

(数据来源 Lu S, et al. Theranostics. 2024)
我们收集整理一批CD248相关抗体序列信息。文档可关注公众号“迈思生物”,号内回复“CD248”下载。
